這兩天,楊勇暫留福利院。不過,讓工作人員吃驚和心疼的是,楊勇身上有二十六七處煙頭燙傷的疤痕,左腿上還有一處被鐵棍打出的淤青。阿姨開玩笑問道,“你爸要來接你了,想不想回家?”楊勇大聲說道,“不要回家。”為什麼不要回家?“家裡沒得玩,還要被爸爸打”。沉默了一會兒,楊勇小聲說。(7月26日東南網)
  因為不如意,就用煙頭燙孩子,毆打孩子,令孩子回家都產生恐懼感,福建漳州楊德華對兒子楊勇的傷害,不僅止於身體,也嚴重傷害了孩子的內心。如何撫平受家暴孩子的內心創傷,讓兒子楊勇健康成長,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誠然,兒童福利院一時能夠幫助楊勇解決居住和飲食問題,能夠躲過父親的毆打,但卻不是長久之計。即便是通過教育甚至懲戒,能夠約束住父親毆打兒子的行為,但心理創傷卻很難撫平,一個不完整家庭及家暴的心理創傷,依然是兒子楊勇健康成長的“攔路虎”。
  像楊勇一樣,無論是留守兒童,還是單親家庭,總有這樣一個青少年群體,他們倍受親人離散、家庭暴力乃至來自同學、周邊人的歧視、污辱甚或毆打,他們的心理陰影如野草一樣生長,令人堪憂。前不久,在北京朝陽區奶西村發生的三名少年毆打污辱一名少年的視頻令人唏噓,張家口11名少年毆打1名8歲兒童致死更令人扼腕嘆息,而兩起事件的發生的原因都僅僅是瑣事一樁,卻造成其他人受傷害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反映出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干擾,是致使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保證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家庭親情的持續投入。不僅需要在物質上保證青少年成長所需,更要在心理方面給予重視。青少年正值發育期,內心變化大,認知度不成熟,極易受到不健康信息的扭曲,此時就需要家庭成員的關愛呵護。少些指責、少些攀比、少些強制,多些諒解、多些引導、多些寬容。不要固守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陳舊觀念,即便家庭再困難,但有一份寬容溫暖的家庭教育環境,仍會在青少年心中升騰起快樂的曙光,這不失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最寶貴財富。
  保證青少年健康的心理,也需要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參與。學校對於“問題少年”,不能動輒開除學籍,有些“小錯誤”就把“問題少年”推向社會,不要動輒體罰教育,通過心理疏導,大多數青少年特別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少年”是完全可以“扶正”的。倘若奶西村的少年不被學校開除,通過學校老師的專業心理輔導,或許就不會發生後來輪番毆打污辱少年事件的發生。如果心理健康志願組織能夠主動介入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也可以最大幅度的降低青少年因畸形心理可能給自身和社會造成的傷害。
  青少年是民族未來的棟梁。陽光的心理,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實現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用“心”去呵護,用“心”撐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天空。
  文/張立  (原標題:用“心”撐起青少年成長的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w98xwwp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