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 江萌 李墨 雷闖
  昨日,“新一輪全球化背景下,武漢自貿區的機遇與挑戰”論壇在漢舉行。上海財經大學博導、自由貿易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為武漢把脈。他認為,武漢對上海的經驗應選擇性借鑒,不能變成“小上海”。
  本次論壇由武漢東湖開發區、武漢市自貿區先行先試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這是自8月光谷學習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併發布97項改革舉措以來,政府、企業和學術界首次坐到一起,為武漢自貿區“畫像”。“很多城市都想搞自貿區,爭取更為優惠的土地、稅收等政策,但更應清楚自己手上的底牌。”陳波直言不諱地說。目前,申建自貿區的地區已有26個。
  在他看來,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經濟特色——西安的強項是歷史文化和空港,但並不適合做金融和大物流;廈門的優勢是臺海經濟一體化,承接臺灣產業轉移。武漢的王牌是什麼?九省通衢。
  在自由貿易區的經濟體系中,外貿分量舉足輕重。作為一個內陸城市,這是武漢的短板。但九省通衢,意味著武漢在內貿上的優勢得天獨厚。《紐約時報》曾經有調查,中國製造的貨物從上海運到美國洛杉磯,綜合成本竟比運到重慶還低。“可見我國內貿領域的壁壘有多大。”陳波說,這種壁壘,正是武漢的機會。我國現有1067個細分行業,其中60%的行業是上海自貿區里沒有的,比如礦業、農業等。武漢完全可與上海自貿區聯動,發展農業期貨、打造世界知名的高新產品展示推介中心。
  他認為,武漢目前外貿總量雖比不上沿海,但區位、科教優勢明顯,應做大內貿接地氣,並與上海自貿區互補發展。“還有一個更為大膽的設想是,讓武漢瞄準比自由貿易區定位更廣的自由經濟試驗區,發展全方位的經濟貿易,類似全球自由港區中的新加坡或者香港。”
  (原標題:學習上海自貿區不能變成“小上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w98xwwp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